“全国抗疫先进个人”田巧萍记者来校分享一线采写经验
2020-11-06 09:23:00
“对待不同类型的人物,我们分别用什么样的写法?当代新闻人应该承担怎样的历史责任、怎样履行历史职责?”11月4日,“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”称号获得者、长江日报报业集团高级记者、我校中文系校友田巧萍返校,做客新闻传播学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大讲堂,同时受聘为新闻传播学院特聘教授。
在南湖综合楼报告厅,田巧萍围绕“抗疫先进事迹及写作分享”的主题,以“武汉保卫战”中的四个人物采访报道为例,详细讲解了新闻的采访策略和写作技巧。“疫情期间的武汉,面临着来自‘舆论战场’和‘防疫战场’的双重压力,我们必须回应‘到底谁是吹哨人’的社会重大关切。”田巧萍首先讲述了采访“上报疫情第一人”张继先的经历。
在打动了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相关负责人后,田巧萍争取到了去医院采访、获得新闻线索的机会。经过深入一线采访,她发现张继先才是“上报疫情第一人”。为了确认事实,田巧萍从法律层面的阐释、疫情上报后的连锁反应、权威部门的核实、央视报道的侧面印证四个方面,论证了张继先才是“吹哨人”的事实,确保了新闻稿的真实与客观。
在第二个人物的采访中,田巧萍面临更大的挑战——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因工作原因无暇接受采访,“在家里写,我虽然也能写出他的丰功伟绩,但写不出一种温度与情绪。”对此,她介绍了一种新的采访策略——外围采访,即通过采访当事人的家属、秘书、同事、朋友,以及查找相关资料、实物等达到最终采访目的。
于是,田巧萍放弃继续为张定宇塑造高大伟岸的英雄形象,选择描写他与妻子纯洁美好的恋爱历程,从时光的罅隙中捡拾珍贵的回忆,为张定宇一点一点地涂抹上平凡的色彩,“这样的报告能够避免将英雄写成‘假人’,反而能使其变得更加亲切、真实可感,增强报道的可接受性。”
在《“请相信我们,听从我们的医嘱!我们一起来抗击!”》报道中,田巧萍采访了湖北省新华医院急诊科主任孙国兵。当时武汉医疗资源挤兑现象严重,孙国兵率先倡导居家隔离治疗。但因为居家隔离治疗的方法风险过大,这篇报道并不受人肯定。
田巧萍坚持认为:“我们是新闻工作者,不是小说家。从事新闻工作时,不应该被政治因素和社会情绪裹挟,而应该尊重科学、尊重事实。”她强调,发挥职业、新闻和文字的力量是媒体的根本责任。
讲座最后,田巧萍谈到了对因感染新冠而经历三场生死考验的病人彭博的采访。“亲历现场目睹了彭博的痛苦与顽强,在深感救治之难的同时,也看到了举全国之力、不放弃每一个病人的中国力量的缩影。于记者而言,采访对象带给自己的最初感受,也一定会成为文章最打动人的地方。”
此次讲座是新闻传播学院主办的特色党日活动团日活动,也是强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、推进新闻传播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实际行动。不少学生在听完讲座后表示受益匪浅,新闻传播学院2020级本科生王晓宇表示,“田巧萍老师的讲述让我更加坚定了成为记者的理想,现在她就是我前进道路上的榜样。”
上一篇:展健儿风采 扬体育精神 我校2020年运动会开幕
下一篇:最后一页